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工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政治引领,加强组织建设,扎实开展统战活动,为学校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凝聚人心,团结力量。
高度重视、提高站位 统战工作精神贯彻落实更加深入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统战工作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把增进政治共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放在第一位,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主线,以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为重点,将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团结和引领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目标上来。
建章立制、规范发展 制度建设更加健全
学校积极健全统战工作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党员领导和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党委常委会上至少有5个议题涉及到统战工作,通过这些议题讨论或决策统战工作,为统战工作提供了坚固的组织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等文件,为各项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领导关心、大力支持 组织建设更加完善
学校主要领导和各级党员领导十分关心统战工作,大力支持统战工作。学校主要领导经常参加各种统战会议,与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等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建设了“统战之家”为开展统战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协助民主党派做好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物色、培养、举荐、考察等工作。六年来,我校成立了同心专家服务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致公党攀枝花学院支部和民进党攀枝花学院支部,新发展了12名民主党派成员,如期完成了各民主党派支部的换届工作。学校现有民主党派成员151人,同心专家服务团成员44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142人,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力量不断发展,组织建设日益完善。
积极培养、大胆使用 党外人士干部队伍建设更加完备
学校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坚持选、育、管、用相结合,努力建设高素质党外人才队伍,党外干部实职安排数量、比例基本达到中央、省委有关文件要求。学校还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干部名单,在各层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比例不低于15%;积极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和统一战线组织的培训,2016年选送12人次,2017年选送7人次,2018年选送8人次参加各级统战培训;积极输送党外代表人士到市级相关部门,西区、米易县、盐边县水务、住建、安监、环保、交通等单位挂职锻炼。近年来,共有18名党外人士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2人,市人大代表3人,市政协委员6人,东区人大代表 2人,东区政协委员4人,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深入实践、服务社会 统战活动开展更加丰富
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统战研究课题纳入学校思政课题,作为校级课题立项,各民主党派支部和统战团体积极深入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多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奖。2017年,我校同心专家服务团被攀枝花市委统战部确定为“基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学校各民主党派支部和统战团体发挥自身专业和团体优势,开展了系统性的统战实践活动。仅2018年就开展社会服务活动6次:3月5日于东区瓜子坪街道四合院社区开展“贯彻十九大报告,弘扬雷锋精神”志愿者便民服务活动;7月7日于米易仙山村开展大型送科普种文化活动;8月18日民革支部到盐边县红宝乡、温泉乡开展科技帮扶活动;9月17日,农工党攀枝花学院支部主委李钦和农工党党员吉春冬同志到攀枝花市实验小学向该校学生杨川北捐款捐物共计6200元;9月21日农工党攀枝花学院支部主委李钦与农工党成员吉春冬一行到攀枝花市新九乡政府卫生院对新九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胸部疾病和泌尿系疾病的筛查预防等相关知识培训;10月16日统战部组织知联会、同心专家服务团成员去务本乡开展义诊和送科普活动。
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多党合作更加和谐
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每年提交30余条有效建言献策,有些被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采纳,有些被评为各种奖项,如民建党员何雯撰写的《非公中小企业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被民建四川省委评为优秀论文。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编/审 郑晋维)